问题:
群落演替中的物种取代机制有哪些理论
答案:
答:一是促进作用理论,群落是一个高度整合的超有机体,通过演替,群落只能发展为一个单一的气候顶级群落。演替的动力仅仅是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最早定居的动物和植物改造了环境,从而更有利于新侵入的生物,这种情况一再发生,指导顶级群落产生为止,因此演替是一个有序的、有一定方向的和可以预见的过程。二是抑制作用理论:物种的取代不一定是有序的,因为每一个物种都试图排挤和压制任何新来的定居者,因此演替带有很强的个体性。没有一个物种会对其他物种占有竞争优势,首先定居的物种不管是谁,都将面临所有后来者的挑战。演替通常是由短命物种发展为长命 ,但这不是一个有序的取代过程。三是忍耐作用理论:早期演替物种的存在并不重要,任何物种都可以开始演替。某些物种占有竞争优势,则最终可在顶级群落中占有支配地位。较能忍受有限资源的物种将会取代其他物种,演替是靠这些物种的侵入或原来定居物种的减少而进行的,主要决定于初始条件。三种理论的共同点:在一个演替过程中,先锋物种总是最早出现,因为这种物种有许多适于定居的特性,如生长速度快,种子产量高和具有极大的散步能力等,但通常是短命和易消失的,因为它们总是使环境对自己很不利。不同点:在于物种取代机制的不同,促进理论认为,物种取代是受前一个演替阶段所促进的。抑制理论认为,物种取代受到已定居物种的抑制,直到这些定居物种受到损害或死亡为止。忍耐理论认为,物种取代不受现存物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