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抽象艺术
答案:
“抽象艺术”(AbstractArt)同样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从概念上说,“抽象”本身就是一个很难确定的用词。人们在使用“抽象”一词时也是模糊不清的,它往往在两种含义上被使用,一方面是指非自然主义的表现,如采用夸张、变形或减少等手法来描绘一事物;另一方面则是指那种完全抛弃了任何可视自然形象的表现的艺术形式。实际上,严格的“抽象艺术”应是指后者,但人们在使用此词时并非那么严格,如有时立体主义和野兽主义也被不恰当地称为“抽象的”,准确说来它们至多只能是“半抽象的”。“抽象艺术”一词由于它的含混性而并不适用于精确地描绘那种不表现具体现实可视形象的艺术形式,所以,20世纪许多艺术家都根据自己的理解为之命名,杜斯堡称之为“具体艺术”,蒙德里安则用“新造型主义”和“非客观的”来描绘它,另外还有“非再现的”、“非具象的”和“非传统的”等,但“抽象艺术”一词却流传最广,尽管可能它最不恰当。 一般认为,真正的“抽象艺术”是从康定斯基1910年创作的一幅水彩画开始的,但到底谁是第一位抽象画家目前还难确定(或者说根本无法确定)。美国的达夫(ArthorG.Dove,1880—1946)、捷克的弗兰克•库普卡(FrantisekKupka,1871—1957)、立陶宛的米科拉斯•齐马利昂尼斯等人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不管是谁,“抽象艺术”都可以说是20世纪艺术发展的必然。“抽象艺术”具有两个方面的发展,这两个方面都直接来自“后印象主义”。一方面是“色彩的抽象”,它从凡高、高更经过野兽主义、表现主义到康定斯基的最后解放,以后影响到奥尔甫斯主义、同步主义、塔希主义、非正式艺术或其他艺术、抒情抽象、行动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等;另一方面是“形式和结构的抽象”,它从古典主义开始,经过新古典主义、库尔贝、塞尚、修拉到立体主义,以后影响到未来主义、构成主义、辐射主义、至上主义、风格主义或新造型主义、具体艺术、圆与方、抽象创造社、硬边绘画、极少主义等。前者由于强调感情的直接宣泄、有机的形态和表现方法上的绘画性而俗称“热抽象”,后者因着重于理智的结构分析硬边、几何化的造型和平涂的塑造方法而俗称“冷抽象”。在推动“抽象艺术”的发展中,德国艺术理论家和哲学家沃林格于1908年出版的《抽象与移情》一书起了关键的作用;1912年康定斯基出版的《论艺术中的精神》一书则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抽象艺术”的原理和原则,给“抽象艺术”的发展以重大影响。 抽象艺术的产生被理论家解释为是人类在一种与生俱来的“抽象冲动”的支配下创造的,即它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冲动去创造具有永恒价值的艺术形式的强烈的内在要求,这种冲动可以是来自外部的刺激,也可以直接由艺术家的内心需要产生。这一术语是本世纪初德国艺术理论家沃林格(WilhelmWorringer,1881—1965)最早提出的。他认为,现实世界变幻不定,五光十色的景象引起了人类心灵强烈的骚动不安,如果人不能认识和把握这个世界中的规律秩序,就会产生对世界的精神恐惧,因此,人有一种整理纷乱的现实、从中找到超越个别事物偶然性存在方式的内在要求,这就是强烈的抽象冲动。所以抽象冲动是人由外在世界引起的巨大内心不安的产物。但是这种抽象冲动也可以理解为文化积淀所形成的先验心理结构内在地作用于人的情感活动,支配人类从事精神生产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