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挂科搜题免费

问题:

【名词解释】基督教的教育

答案:

基督教教会所实施的宗教教育事业和教育活动的总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教派又各异。早期以成人为对象,教育机构是教义学校和教义学院。前者主要为接受新教徒服务,教学内容主要是教义和教规。后者以培养僧职人员为任务,所教内容不仅有基督教教义,还有希腊、罗马的世俗文化。早期基督教教会尽力为儿童专设学校。对不能进入这些学校的教徒子女,允许他们到世俗学校学习文化,但同时要求家长在家中对子女进行宗教教育,以消除异教的影响。381年,教会要求在一切乡村设立免费的儿童学校,从此教会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欧洲中世纪的教育为基督教教会所垄断,异教学校被取缔,教师由教会委任。教育机关主要是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和教区学校。僧院学校和大主教学校培养僧职人员。教区学校是为世俗群众开办的普通性质的学校,设备简陋,水平低下,教授一般的读、写、算和基督教的初步知识。此时期对女童的教育主要在家庭中与女修道院中进行。中世纪后期,基督教教会又创办中等教育性质的拉丁文法学校,教徒私人捐款设立义院学校。在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基督教分裂为新教与天主教两大阵营,两派都为扩大与巩固自己的影响而改革教育。新教各派以路德派与加尔文派为代表,他们提倡政府办学,重视普及教育,在城镇、农村设立公办学校,为平民提供免费教育。教育内容注重实用课程,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形成欧洲国民教育的基础。天主教对教育的改革以耶稣会派的教育为代表,主要表现在教学组织与方法方面。宗教改革对教育最根本的影响是打破了天主教会长期垄断教育的局面,使教育的领导权开始转向国家。之后,随着国家思想的勃兴及国家权力的扩大,到19世纪末,形成国家尊重教会、教会不干涉国家机能的政治与宗教分离的局面。近代科学文化的发展,导致宗教与教育的分离,并成为近代国家一般的政策及确立教育制度的基本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教对教育的影响已消除,有的国家仍把教义作为道德教育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