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试举例说明非对称性搜索的实验证据及其理论意义。
答案:
(1)Neisser(1963)首先发现并研究了视觉搜索的非对称现象。所谓非对称性搜索是指在若干个甲类项目(干扰项)中搜索一个乙类项目(靶子),与同样的若干个乙类项目(干扰项)中搜索一个甲类项目(靶子)。结果两者的搜索速度有显著差异,即出现非对称现象。
(2)特雷德曼和索瑟(Treisman&Souther,1985)的非对称性视觉搜索实验:在实验中呈现两种图形,要求被试完成两种不同的搜索:
A.或者从若干个圆形中搜索带小尾巴的圆;
B.从若干个带小尾巴的圆中搜索圆。
结果表明:A搜索要比B搜索快得多。而且,A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不显著影响被试的反应时,而B搜索条件下分心刺激的数目越多,反应时越长。解释:A搜索是自动加工的,产生的是相对简单的特征地图,被试只能拿看到圆上的小尾巴就能做成肯定的反应;B搜索应该是控制加工的,产生的是位置地图,被试必须将圆和竖线这两个特征结合起来,将目标刺激和分心刺激逐一比较,才能做成正确的反应。
(3)非对称性搜索的实验的理论意义:
1、支持了特征整合理论。Treisman(1977,1980)在注意研究的背景中提出了特征整合论。特征整合论的核心是将客体知觉过程分成早期的前注意阶段和特征整合阶段。理论的出发点是知觉的特征分析。知觉在前注意阶段是对特征进行自动的平行加工,无需注意,而在整合阶段,通过集中注意将诸特征整合为客体,其加工方式是系列的。对特征和客体的加工是在知觉过程的不同阶段实现的。她将特征看作是某个维度的一个特定值,而客体则是一些特征的结合。
2、提供了特征觉察器存在的依据。在视神经研究中,研究者把有效的视觉搜索作为某种基本视觉特征觉察器存在的依据。搜索具有前注意基本特征的靶子比搜索缺失那种特征的靶子要容易,因此,视觉搜索不对称现象在辨别作为基本特征的刺激维度时具有重要作用。视觉搜索的非对称还表明:干扰项的特点对某些靶子的搜索速率有影响。这提示搜索的实质不是简单的寻找靶子,而是在加工靶子与干扰项的关系。
FAQ(常见问题解答)
一、关于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
什么是“不挂科”? 答:不挂科是一款专注于大学生群体的学习助手APP,由百度教育精心打造。该APP提供高效的知识搜索服务,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快速查找资料,助力学业提升。
“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是什么? 答: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是基于不挂科APP的服务理念,为用户提供的一款便捷的在线搜题工具。用户无需下载安装APP,只需通过网页即可随时随地进行搜题查资料。
二、关于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的初衷
为什么推出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 答:我们了解到,在日常使用不挂科APP的过程中,部分用户可能存在下载安装APP的困扰。为了更好地满足这部分用户的需求,我们推出了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让用户用完即走,无需安装APP,节省手机存储空间。即可随时随地进行搜题查资料。
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的优势是什么? 答:不挂科在线搜题网页版具有以下优势: (1)无需下载安装,即搜即用; (2)操作简单,界面友好; (3)覆盖各大高校课程,题库丰富; (4)实时更新,保证知识点的新鲜度。即可随时随地进行搜题查资料。
如有其他疑问,请随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竭诚为您解答。祝您学习愉快!即可随时随地进行搜题查资料。
好用记得分享或收藏,本站名字《不挂科搜题免费》,域名为bgk.kylunw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