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名词解释】我国第二条“丝绸之路”——西南丝道
答案:
我国第二条“丝绸之路”——西南丝道: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出产的丝绸品就举世闻名,誉满全球。著名的“丝绸之路”,是汉唐时我国丝绸输出的主要道路。但是,在这条道路还末开辟之前,就有一条由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等国的西南丝道。它和西北“丝绸之路”一样,对世界文明曾作出过伟大的贡献。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一二二年,张骞出使大夏(今阿富汗北部),见从印度输入的四川蜀布及邛竹杖,得知四川商人早已从云南经缅甸到印度去从事贸易活动了。此后,汉王朝排除了洱海地区“昆明”族的阻挠,从内地广征士卒,在滇西大规模地开辟博南道。这条道经今下关、永平,过澜沧江至保山,由腾冲入缅甸而至印度等国。到唐代,这条丝道更加兴旺发达,经久不衰。至今,古道上还有不少遗迹可寻。永平著名的博南山上,石砌的古道蜿蜒盘旋于崇山峻岭之间。澜沧江边的霁虹桥附近,是著名的西汉古渡口。汉明帝永平十二年(公元六九年),在今保山设置永昌郡,使此道得以进一步的发展。一九八二年,在怒江与高黎贡山之间,今滇缅公路附近发现一块记载“潞江八湾、塘子寨二站为通腾越、龙陵、缅甸通衢”的古驿站碑,就是最好的实物证据。 汉唐之际,通过这条交通线,密切了我国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关系;这条道路的开辟,对发展西南边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也提供了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