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理解金融供求及其交易源于社会各部门的经济活动?
答案:
如果我们将社会部门划分为家庭、企业、政府三大部门,每个部门都有自己 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即来源与运用。我们将每个部门的资金流量放在资金流量表 中,并且观察各部门的资金的流入与流出,可以发现居民存在净资金盈余,政府 和企业存在净资金赤字,而金融机构作为资金的中介,吸收盈余资金,并投放给 资金赤字方,使社会生产生活能够顺利进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如果对外投资 出现盈余或者赤字,也可以通过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调剂。金融机构通过调剂资 金供求和配置金融资源的活动,以货币信用为纽带,将居民、企业、政府和进出 口部门编织在一个金融体系之内,社会各部门的实体经济活动都要借助货币资金 的运动实现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他们的储蓄投资活动与金融运行紧密联系 在一起。进一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金融的产生与发展源于社会各部门的 实体经济活动。 首先,金融出现起源于各经济主体之间对于交换的需要。在早期原始社会时 期,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生产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用于交换的部分很 少,此时人们也不需要货币与金融服务。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社 会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就转化成为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商品,作为商品交 换的一般等价物的货币也随之产生,并且随着交换和贸易活动的逐步发展,出现 了为货币支付和贸易结算服务的新式银行。在现代经济中,金融与人们的经济生 活更加密切,各经济主体的生产经营、消费、支付等活动都需要借助货币来完成, 大量的跨时间、跨地区和多维的复杂交易也都必须借助信誉良好,网络庞大且运 行通畅的现代金融体系来完成。金融成为保障各经济主体交易顺利完成以及推动 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社会各经济主体产生的资金盈余,或出现资金短缺等,也都要通过金 融来实现调剂。在现代经济体系下,经济主体普遍存在着资金余缺的问题,一些 经济主体有资金盈余,他们需要把资金存放银行或投资等,而另一些经济主体存 在资金短缺,他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大量的金融机构正是为了满足这 种需要而产生的。尽管目前金融体系中存在不同类型的机构,它们开展的业务也 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具有为经济部门和社会融通资金服务的职能,并且也都是它们最主要的职能之一。例如,银行主要是利用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方式调剂社 会的资金余缺;信托部门是受资金所有者的委托来为社会提供融资服务;租赁部 门主要是以提供实物的方式发贷款,以收取租金的形式回收贷款本金和利息;保 险是通过提供风险保障实现投保人资金向受险的保险受益人的转移,同时利用保 险准备金向社会提供融资服务;证券及其他金融中介部门是通过自己的服务来疏 通社会融资渠道或改善融资条件。 第三,伴随着企业的发展、人们货币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金融 服务的需求种类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例如,当居民收入达到一定水平以后, 单一的储蓄存款已经不能满足居民的投资需求。居民将部分收入用于股票、债券 等其他投资领域,以获得高于储蓄存款的收益。金融活动的多元化为人们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活动提供了众多的便利,提升了经济生活的质量,与此同时,金融业 也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